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1月1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比新冠病毒更恐怖的东西,出现了

我是老徐 假装是天堂 2022-12-27


我是老徐。

随着相关防控措施的调整和优化,囤药成了很多人关心的话题。


诸如“新冠吃药顺序图”“新冠囤药清单”等信息在社交平台上热传。



不少人开始跟风囤药。


据金华市市场监管局统计,近期市民购药需求猛增。


12月5日,该市零售药店四大类药品购药人员44000余人次,购买药品16万余盒。


购药人次是平日的5倍,购买药品数量是平日的8倍。


但是,囤药之后又有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药物联合使用导致病情加重,并不是个例。

是药三分毒




今年10月,长沙市中心医院就收治了一个因盲目吃药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


起初,该患者因受凉出现了咽痛等感冒症状,于是在家自行服药两天。


可是吃药之后,她不止没有好起来,反而开始呕吐、腹痛。


于是赶紧前往医院就诊,这一查才发现肝功能已严重受损。


原来她在2天内先后服食了7种药物。


因为肝脏是药物进入人体后进行生物转化、代谢的最主要器官,在短时间内摄入多种药物的话,某些超量的药物成分会加重肝脏负担,引起肝功能不全。


不仅如此,药物之间也会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严重者会导致急性肝衰竭。


尤其是未成年人,因为他们脏器功能未发育完善,滥用药物对肝脏的损伤会更加严重。


由于感染性发热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感染源的体现之一,不少家庭都在家中储备了常用的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这两种药就不建议同时服用。


因为这两种药同属一类解热镇痛药,同时使用可能会导致急性肝衰竭。



并且,一天内不可服用超过4次。


因为不论是对乙酰氨基酚还是布洛芬,其摄入剂量过多都可能中毒。


对于成人来说,对乙酰氨基酚每日最大剂量不能超过2g/日,布洛芬则不能超过1.2g/日。


多吃药不仅不能快退烧,还有可能造成肝脏/肾脏的损伤。


事实上退烧药本身就不宜长期服用,最多不能超过三天。


另外,退烧药也不适合和常见的感冒药如泰诺、白加黑等同时使用,因为此类的复方感冒药已经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会造成服药过量或蓄积。


还有人会储备一些中成药,例如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等,这些药也不适宜叠用,会对肝肾功能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


并且,西药和中成药也不适合同时服用,最好服用间隔在1小时以上。


即便是像维生素C含片这样看似无害的膳食补充剂也不能多吃,大量食用有可能引发草酸盐肾病。


当然,也起不了预防新冠的作用。

新冠没有特效药



事实上,现在市面上并没有所谓新冠病毒的特效药。


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就表示,如感染新冠,服用非抗病毒药物的主要目的都是缓解病症。


即便是抢手的连花清瘟胶囊也一样。



它所做的是缓解新冠症状。


连花清瘟胶囊中含有一种叫做“炙麻黄”的中药材,从这味中药中可以提取一种叫麻黄碱的化学成分。


它可以减轻鼻粘膜充血,而且具有选择性收缩鼻粘膜血管的作用,可以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所以麻黄碱被广泛适用于减轻感冒症状。


市面上多数复方感冒制剂都含有麻黄碱或者伪麻黄素成分,例如泰诺、白加黑、复方感冒灵、双黄连口服液等等。



但因为麻黄成分具有一定的升压作用,所以高血压患者慎用连花清瘟胶囊,更不能与降压药物同用。


同时,这一类含有麻黄成分的药物也要避免和阿司匹林、维生素C等同时使用。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感染后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


部分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等症状。


因人而异。


出现不同的症状对症施药,而不是盲目服用所有感冒药。


比如想要退烧,吃了对乙酰氨基酚就不要再吃布洛芬;


藿香正气水和头孢也不可同时服用,因为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会在体内消化产生乙醇,而头孢类药物会抑制乙醇在体内的代谢,造成乙醇蓄积,严重时可能诱发急性肝损害、呼吸暂停甚至死亡;


咳嗽的时候,吃了止咳药就慎用化痰药,因为两种药物的同时使用有可能造成呼吸不畅,尤其是小孩子。

两大镇痛药的前世今生



目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已成为家庭常备的解热镇痛药。


但两种药也各有千秋。


首先说对乙酰氨基酚,要了解对乙酰氨基酚的由来,就不得不提到乙酰苯胺。


1893年的夏天,美国科学家Von Meting偶然之间发现乙酰苯胺和非那西丁都有一种主要的活性代谢产物。


反复的实验之后,他发现该产物有解热镇痛的效果,这一产物后来被命名为对乙酰氨基酚,它还有一个别名叫扑热息痛,精准地概括了它的功效。



不过,这个时候的对乙酰氨基酚并没有得到重用,直到20世纪50年代,它才慢慢地引起临床注意,并得到广泛应用。


1960年,对乙酰氨基酚作为OTC药物被公认推荐为临床剂量安全有效、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的解热镇痛药。


它也是美国消耗量最大的非处方镇痛药。


和对乙酰氨基酚一样,布洛芬也是世界上最畅销的药物之一。


布洛芬的发现时间稍晚于对乙酰氨基酚,它的出现,源自于一场宿醉。


布洛芬的发现者是斯图尔特,一开始他研究的并不是镇痛药,而是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应对手段。



当时主要使用的是类固醇类药物,具有很大的副作用。后来阿司匹林盛行,但因为给药剂量高,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于是斯图尔特就开始琢磨着怎么研究出副作用更小的镇痛药。


他从阿司匹林入手反复合成不同的化合物来测试效果,一试就是十年。


十年间,他合成和测试了超过600种化合物,经常拿自己当小白鼠服用未确定效力的药物来确定效果。


一次,他要参加一个重要的演讲,偏偏前一天刚大醉一场,宿醉叫他头痛不堪。


于是他情急之下服用了600毫克新合成的化合物——对异丁苯丙酸。


不料头痛立马得到缓解。


于是布洛芬诞生了。


虽然同为解热镇痛药,但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不尽相同。


过量服用的话,对乙酰氨基酚主要对肝脏造成损伤,有可能引起致命的肝衰竭,而布洛芬则是对肾脏造成损害,有可能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同时,对乙酰氨基酚对心血管和胃肠道的损害较小,而布洛芬则可能增加心梗和脑梗的风险,并可能引起胃肠道出血、溃疡和穿孔。


尽管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可替代使用,但是其具体的适用人群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而布洛芬则可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


孕妇禁用布洛芬,却可用对乙酰氨基酚。


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肝功能不全者除外),优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关节炎患者,则应优先使用布洛芬。

尽管各地纷纷发布通报强调不必囤积居奇。


但是大部分人依旧该抢的抢,该囤的囤。


甚至有的人盯上了一些小城市的贫困县,在某社交平台上,已经有人在教授如何切换地址到广西的一些贫困县异地抢药。



像这种小地方医疗资源本就不比大城市,家中又多是老人和小孩。


这样下去只会让恐慌的情绪蔓延。


疫情以来,这已经不是我们第一次陷入抢购的恐慌之中了。


非典期间,抢购白醋和板蓝根;日本福岛核事故的时候,抢购加碘盐;


新冠疫情爆发之初,双黄连口服液成了抢手货,甚至有网友不惜购买兽用双黄连口服液。


封控期间,抢菜又成了日常。


但是囤菜至多会让菜放坏,胡乱抢药囤药,又盲目用药,可能会没命。


是药,永远三分毒!




欢迎添加我私人微信聊

还请添加时备注下城市

近期文章

热点|最艰难的时刻,快来了
国际|越南女首富,被抓了!
观察|浙江这波神操作,不是个例!
星球|这话题真是越来越不敢聊了!


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我会在星球聊得比较深入和直接,包括A股,港股美股等,尤其是房子话题,有兴趣加入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星球

对了,关于保险其他问题,可以看看我写的科普文章,尤其是重疾险有个新规,可以留意下:保险科普贴(内含最新清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